很多人都在問我:“重大疾病保險有必要買嗎?”畢竟重疾險保費不便宜,一年至少要好幾千,而且一交就是二三十年,算下來是筆不小的支出。相信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疑問。明明身體很好,一年到頭也去不了幾次醫院,為什么要花好幾千塊錢買重疾險呢?事實真的如此嗎?今天就針對這一問題,跟大家好好嘮嘮。

一、什么是重大疾???
重大疾病,簡稱重疾,也可以叫做危疾,一般符合以下特征的,可以稱之為重疾:
患病后對人體傷害很大,治療費用高,治愈難度大。除此之外,罹患重疾過程中,大多數人會短暫或永久地失去工作能力,也就沒了收入,進一步個人或家庭財務也受到極大的影響。
2020年11月5日,《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(2020年修訂版)》重新定義了28種法定重疾+3種高發輕疾,其中28種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占95%,覆蓋了人一生中絕大部分的重疾風險。

二、我們得重疾的概率有多高?
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,不過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看出患重疾的概率是很高的:
第一,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在延長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從2000年到2015年,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上升,男性和女性平均預期壽命也同樣呈現出上升的趨勢。

而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率最高的三大病種:惡性腫瘤,急性心肌梗塞,腦中風后遺癥的發病率都與人的年齡呈現正相關,會隨著壽命的增長而不斷提高。
其次,近年來重疾年輕化趨勢明顯。從疾病就醫的年齡分布和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來看,在高發疾病的年齡分布中,35歲-49歲是理賠的最高峰。
三、重大疾病對家庭有哪些影響?
患者一旦被確診為重大疾病,不僅要承受生理上的痛苦,還可能會面臨經濟上的困難。
一方面,患者治療重疾,通常需要進行較為復雜的藥物或手術治療,這通常意味著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醫療費用。
重疾通常也是“不易治愈”的,會持續較長的治療時間,甚至需要長期帶病生存,后期的治療、康復護理也需要花費很大的財力物力。

另一方面,大部分患者在確診為重疾時病情已經很嚴重,甚至開始迅速惡化,已不能再從事原有工作,將喪失部分或全部經濟收入,其家人也會因為陪護而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,經濟收入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。這會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,甚至造成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。

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調查顯示,每名癌癥患者的平均醫療支出為人民幣63萬元,而調查者的家庭年均收入為5.5萬元。
而癌癥更燒錢的地方還在于長期用藥,在進入放化療階段,患者需要服用昂貴的靶向藥,平均一盒藥就需要3000到50000元,還有免疫性高蛋白、健康食品等都需要自費。
試想一下,普通家庭有誰能一下子拿出幾十萬來治病呢?
四、重疾險的作用
如果一個人不幸患了重大疾病,可能要面臨長達1-3年的治療時間,在這段時間內病人是沒有辦法工作的。沒有收入,同時還要花錢治病,家人可能還需要停止工作來照顧患者,期間的營養費用、藥費或護工費用等都是不小的開銷。
而重疾險的本質是收入損失險,可以讓一個家庭在面臨家庭成員患重疾的情況下,能得到保險公司賠付的一筆錢來抵御對家庭經濟造成的風險。
綜上所述,誰都會有老去的一天,倒不如趁早給自己配置好保障,來防范未知的風險,所以重大疾病保險是有必要買的,不過我們在胖墩墩保險網選擇重疾險產品的時候,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配置,關注產品的具體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