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,它在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,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。但仍有很多想買保險但是又怕上當受騙的人,不知道買保險到底好不好。今天墩墩君就來解答此疑問。
首先,我們要明確保險的本質是轉移風險,買保險的實質是利用杠桿原理對沖風險,即用較少的保費,換取不確定的、巨額損失的保障。所以買保險好不好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。
有些人,總覺得自己還年輕,飲食生活習慣規律,身體倍兒棒,僥幸心理使他們認為,危險都是新聞上的報道,是別人的,自己不會碰上。的確,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風險,但不能消除風險。
要知道,我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20萬,平均每天有8767人死于意外;我國新發癌癥人數及癌癥死亡人數均居全球第一,且人一生中患重疾概率為72.18%。
當然,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之常情,但怕就是怕掏空了家底,病還沒治好。據調查數據顯示,人罹患重病時,僅手術治療的平均費用為10萬元,而家庭年均收入則在5萬5千元。
且化療費用、營養費用、長期的藥物和康復治療費用、收入損失等得另算,有些重疾所需的治療費用在30-50萬甚至更多,因病致貧案例不勝枚舉。
面對這么高的風險,誰又能說自己是例外的那個呢?
所以說,人生處處有風險,我們可以避免一些風險,但意外和疾病風險是始終躲不開的。明智的人,善用風險轉移工具,保險便是其中之一,它可以降低風險帶來的傷害和經濟損失,避免雪上加霜。
如果想買對保險,讓保險真正為我們所用,一定要遵循科學的投保方法:
1、先保障后理財:保險姓“?!?,其本質是損失補償。因此建議配置齊全意外險、醫療險、重疾險等基礎保障的前提上,再根據經濟預算和需求,適當配置具有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。
2、先保額后保費:所謂保額,就是保險公司在發生風險時支付的最高賠償金。保額越高,可以覆蓋的風險缺口就越大。一般來說,保額=已有負債+3至5年的生活費+子女教育金+老人撫養費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個初步的計算。
3、先大人后小孩:大人是家庭的支柱,是主要勞動力和收入來源,一旦發生事故,對家庭的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是最大的。
總而言之,人這一生充滿了不確定性,我們不知道其長短,更不知道未來會遇到哪些意外和風險,所以需要靠保險等金融工具,來轉移風險保障我們的基本生活。
對于“買保險到底好不好”,相信你讀完本文,肯定能有正確的判斷。如果你有任何有關保險方面的疑問和需求,可咨詢胖墩墩保險網專業顧問。